李叔同的一生,可以總結(jié)為三件事:救國、藝術(shù)和佛法
李叔同的一生布滿了傳奇色彩,一個才華橫溢的藝術(shù)大師選擇闊別紅塵,遁進空門,留給眾人無盡的惋惜和遺憾。
他出身顯赫,從小師從名師,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長大后赴日本進修,學習繪畫的同時,他在音樂,戲劇等藝術(shù)都有著極高的造詣,是一位偉大的藝術(shù)大師。
終其一生,李叔同不過做了三件事,卻留給眾人無盡的財富。
一、愛國赤子心
李叔同的傳奇命運,似乎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便早已注定。
相傳,他出生時,便有一只漂亮的喜鵲,銜著翠綠的松枝落在了產(chǎn)房的床上。人們都說這是吉祥的征兆,李叔同也一直隨身帶著那支松枝。
青年的李叔同,面對積貧積弱、腐敗落后的國家,十分憤慨而又痛心。救國心切的他以“老大中華,非變法無以自存”為口號,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運動。
變法失敗后,李叔同不得已和家人逃到上海避難。緊接著,他進進了南洋公學學習,看著國家危難,李叔同毅然投身于風暴之中。
“冰蠶絲盡心先死,故國天冷夢不春”,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,他的滿腔憂憤無處發(fā)泄,十分痛苦。
后來李,叔同加進了“滬學會”,這個組織以學習西方先進思想,從而富強國家為目的。他們崇尚武學,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,興辦義學,傳播新思想新文化,倡導移風易俗。
為了尋求救國的良方,李叔同踏上了遠赴日本留學的道路。
在日本他加進了中國同盟會,還將演話劇的收進寄給祖國的多難區(qū)。話劇成為了李叔同揭露帝國主義丑惡嘴臉的武器,對其罪惡行徑進行了猛烈的抨擊。
即使后來遁進空門,李叔同也從未丟棄愛國之心。他將佛法和救國結(jié)合,極大鼓勵了廣大青年參于救亡圖存。
二、一代藝術(shù)大師
李叔同在音樂,繪畫,戲劇和篆刻等藝術(shù)領域的巨大成就不言而喻,是民國時期一位偉大的藝術(shù)大師。
他是中國第一位學習美術(shù)的留學生,在學習西洋繪畫的同時,音樂,詩詞,書法樣樣精通。
李叔同首先將西方的音樂理論先容到中國,創(chuàng)辦了第一本音樂雜志,對國人的音樂理論啟蒙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在繪畫上,他兼具了印象派和寫實派之長,藝術(shù)大師姜州書評價他的作品:
“近看一塌糊涂,遠看栩栩欲活,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?!?/p>
李叔同曾經(jīng)男扮女裝演過茶花女,長裙搖曳,舉手投足,一顰一笑之間盡是茶花女的風情和嫵媚。
后來的舞臺劇表演中,他擔任了全部的舞臺和美術(shù)設計,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回國后,李叔同在城冬女學教美術(shù)和音樂,同時擔任《太平洋報》的主筆和編輯,開創(chuàng)了中國廣告藝術(shù)。
除此外,他還編寫了中國第一本西洋美術(shù)史,遺憾的是未能流傳下來。
在學校開設的各種課程中,音樂和美術(shù)從來得不到重視,但是李叔同卻教得十分認真,說起他來同事和學生無不肅然起敬。
除卻繪畫音樂,對于傳統(tǒng)的詩詞、書法和篆刻李叔同也大加倡導,有著極高的造詣。
?
三、一代傳奇高僧
李叔同十五歲時便寫出了“人生猶似西山口,福貴終為草上霜”,本該是青春正盛的少年郎,他卻已經(jīng)對人生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他開始向往超脫世俗的生活。也正是由于如此,他開始接觸中斷食,并感到快樂和輕松。
后來,李叔同對佛法產(chǎn)生了愛好,經(jīng)常到寺廟里習靜聽法,期間熟悉了彭乃。不久后,彭乃忽然選擇了出家,他十分觸動,將日本籍的妻兒安排妥當后,也下定決心遁進空門。
這一壯舉在當時無疑是驚世駭俗的,誰也不會料到這樣一位大師會忽然出家。
或許正是由于遍歷紅塵,才更懂得眾生的可貴。李叔同要像佛那樣“恩仇恩仇苦相忘,拯救眾生出苦壇”。
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,從藝術(shù)大師到空門僧人,變的是身份,不變的是一顆對眾生溫柔的心,是“于過往無量數(shù)劫種了善根的”。
進了空門后,弘一選擇了戒律最為森嚴的律宗,嚴格自律,潛心修行,將律宗發(fā)揚光大,更為了律宗大師。
而佛法中所傳達的慈悲為懷,也被弘一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他圓寂之后,還擔心自己的骨灰盒燙到螞蟻,特地交代弟子好生放置。
可以說,李叔同的一生一直貫串著三件事:愛國,藝術(shù)和佛法。
每一樣他都做到淋漓盡致,讓人動收留。
答:一是物質(zhì)生活,二是精神生活,三是靈魂生活。
南浦月·將北行矣,留別海上同人
楊柳無情,絲絲化作悉千縷。
惺忪如許,縈起心頭緒。
誰道銷魂,心意無憑據(jù)。
離亭外,一帆風雨,只有人回往。
輪中枕上聞歌口占
子夜新聲碧玉環(huán),可憐腸中斷念家山。
勸君莫把愁顏破,西看長安人未還。
這首詩歌沒有公然發(fā)表,載于許幻園《城南筆記》及李成蹊《辛丑北征淚墨》。
早秋
十里明湖一葉船,城南煙月水西樓,
幾許秋收留嬌欲流,隔著垂楊柳。
遠山明凈眉尖瘦,閑云飄忽羅紋縐,
天末涼風送早秋,秋花點點頭。
這首詩寫早秋的景色,像一幅白描畫,讀之只覺素淡清遠;不僅沒有悲秋之味,“秋花點點頭”還頗為靈動活潑。
春游
東風吹面薄于紗,春人妝束淡于畫,
游春人在畫中行,萬花飛舞春人下。
梨花淡白菜花黃,柳花委地芥花香。
鶯啼陌上人回往,花外疏鐘送夕陽。
整首詩淡然清淺,寫到了梨花、菜花、柳花、芥花,但卻不寫春天之生機熱鬧。最后一句以夕陽作結(jié),使整首詩看上往靜穆莊重,韻味深遠。
詠菊
姹紫嫣紅不耐霜,繁華一霎過韶光。
生來未藉東風力,老往能添晚節(jié)香。
風里柔條頻損綠,花中正色自含黃。
莫言冷淡無知已,曾有淵明為舉觴。
題丁慕琴繪黛玉葬花圖二盡
其一
收拾殘紅意自勤,攜鋤替筑百花墳。
玉鉤斜畔隋家塚,一樣千秋冷夕曛。
其二
飄零何事怨春回,九十韶光花自飛。
寄語芳魂莫惆悵,美人香草好相依。
七月七夕在謝秋云妝閣,有感詩以謝之
風風雨雨憶前塵,悔煞歡場色相因。
旬日黃花愁見影,一彎眉月懶窺人。
冰蠶絲盡心先死,故國天冷夢不春。
眼前大千皆淚海,為誰惆悵為誰顰。
這首詩風格是佛家的?!靶南人馈?、“夢不春”,道出了自己內(nèi)心狀態(tài)。最后兩句,寫大千世界是淚海,純是佛家境界。
清平樂?贈許幻園
城南小住。情適閑居賦。
文采風騷合傾慕。閉戶著書自足。
陽春常駐山家。金樽酒進胡麻。
籬畔菊花未老,嶺頭又放梅花。
送別
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。
晚風拂柳笛聲殘,夕陽山外山。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;
一杯濁酒盡余歡,今宵別夢冷。
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。
晚風拂柳笛聲殘,夕陽山外山。
這本是一首歌詞,但卻比很多詩詞寫得都要好。第一節(jié)寫景,意象非常多,形成一個送別的不忍的意境?!胺疾荼踢B天”,是以美景襯托哀情;“笛聲殘”、“夕陽山外山”,則是情景交融,渾然天成。
題夢仙花卉橫幅
人生如夢耳,哀樂到心頭。
灑剩兩行淚,吟成一夕秋。
慈云渺天末,明月下南樓。
壽世無長物,圖畫片羽留。
1. 俞氏
李叔同十八歲時遵奉母命與俞氏(津門茶商之女)結(jié)婚(李叔同夫人俞氏卒年為1926年正月初三)。
與天津俞氏結(jié)婚。俞氏長叔同兩歲。以童生資格應天津縣儒學考試,學名李文濤。有子(乳名葫蘆),早年夭折。1904年,12月9日(農(nóng)歷十一月初三)子李端生。
2. 楊翠喜
楊翠喜是李叔同的初戀情人,兩人初識在一個詩情畫意的夜晚。從相遇的那天晚上起,李叔同每晚都要到她唱戲的天津福仙樓戲園為她捧場,散戲后便提著燈籠陪送她回家,一路談情說愛,你儂我儂。李叔同在戲劇方面本就有深厚的底蘊,于是他為她講解其所演繹的戲曲中的歷史背景、人物性格,甚至手把手指導楊翠喜舞臺身段和唱腔?!把嘀缴匣ㄈ缪?,燕支山下人如月;額發(fā)翠云展,眉彎淡欲無。夕陽微雨后,葉底秋痕瘦;生怕小言愁,言愁不耐羞。晚風無力垂楊嫩,目光忘卻游絲綠;酒醒月痕底,江南杜宇啼。癡魂消一捻,愿化穿花蝶;簾外隔花蔭,朝朝香夢沾。”這是李叔同贈給楊翠喜的詩,可以想象那段時光是多么美好。但造化弄人,好景不長,李叔同身為豪門才子,他的家庭又如何能收留許他愛上一個妓女戲子?在母命與愛情之間掙扎徘徊了很久之后,他放棄了愛情,與初戀情人傷感地分手。又一說是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到天津,看上了楊翠喜,段芝貴以巨資將楊翠喜買下,獻給載振。李叔同癡情落空,后來看破紅塵遁跡空門。
3. 李蘋香
李叔同的第二個紅顏知己便是才女名妓李蘋香。李蘋香以詩才馳名上海,頗受文人喜愛。1901年夏天,李叔同與母親、妻子由天津遷往上海。那時,他因贊同康有為、梁啟超變法而成了當局眼中的敵人,無奈避禍滬上。李叔同在上海的那幾年,應該說是他人生中的低谷和消沉時期,也是思想的脫變期。他同一班公子哥們,經(jīng)常出進于聲色場所,與上海灘的名伶名妓們打得火熱,他與滬上名妓朱慧百、李蘋香和謝秋云等都是好友。但是,李淑同與李蘋香的感情,遠遠超過了一般的交往。
李叔同第一次來到李蘋香的天韻閣,就以“惜霜仙史”之名贈李蘋香七盡三首:
滄??駷戱亓鳎侣暸侣犓南仪?。如何十里章臺路,只有花枝不解愁。
最高樓上月初斜,慘綠愁紅掩映遮。我欲當筵拼一哭,那堪重聽《后庭花》。
殘山剩水說南朝,黃浦東風夜卷潮?!逗訚M》一聲驚掩面,可憐腸中斷玉人簫。
后來,李叔同進進南洋公學學習,他與李蘋香的交往更加頻繁了。除了上課,他的空余時間幾乎都是和李蘋香待在一起。才子佳人,詩酒唱和,風花雪月,情深意長。然而,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。數(shù)年之后,李叔同由于母親病故,深受刺激,決意離別詩酒風騷的上海洋場,遠赴日本留學。李叔同與李蘋香互相以詩贈別。李蘋香一生命運坎坷,淪落風塵,但性格卻頗瀟灑,明白與李叔同沒有結(jié)果,便移情于另一個才子章士釗。
分類:社會民生>>宗教
題目描述:
關(guān)于弘一大師的生平簡介及語錄
解析:
弘一法師(1880-1942)俗名李叔同,浙江平湖人,生于天津。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(shù)教育家,也是一代高僧。“二十文章驚國內(nèi)”的大師,集詩、詞、字畫、篆刻、音樂、戲劇、文學于一身,在多個領域,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(shù)之先河。他將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(shù)推向了極至,“樸拙圓滿,渾若天成”,魯迅、郭沫若等現(xiàn)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。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(qū)者,所創(chuàng)作的《送別歌》,歷經(jīng)幾十年傳唱經(jīng)久不衰,成為經(jīng)典名曲。同時,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(chuàng)裸體寫生的教師。卓越的藝術(shù)造詣,先后培養(yǎng)出了名畫家豐子愷、音樂家劉質(zhì)同等一些文化名人。他苦心向佛,過午不食,精研律學,弘揚佛法,普渡眾生出苦海,被空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。他為眾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,他的一生布滿了傳奇色彩,他是中國絢麗至極回于平淡的典型人物。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轉(zhuǎn)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
千航國際 |
國際空運 |
國際海運 |
國際快遞 |
跨境鐵路 |
多式聯(lián)運 |